做大医药产业 缔造医药传奇

· 企业访谈 来源:本站 作者:张杰 字号 时间:2015-08-16 01:58    
摘要:安徽省太和经济开发区立足优势打造医药之都 ■ 本报记者 张 杰 位于安徽省西北边陲的太和县是全国两千多个县城中的普通一员,不为大家所了解。然而,太和的医药产业却早已飞入……

——安徽省太和经济开发区立足优势打造医药之都

\
  ■ 本报记者 张 杰
 
  位于安徽省西北边陲的太和县是全国两千多个县城中的普通一员,不为大家所了解。然而,太和的医药产业却早已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为很多人所熟知。如今的太和已然成为全国最大的医药购销集散中心,享有 “买全国、卖全国”之美誉。同时,太和还通过依商兴工等举措,迅速成长为“安徽太和生物医药和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随着国家、省、市区域政策相继叠加,太和获得了基建配套、招商引资、科研创新等各个方面系列优惠政策。同时,太和作为阜阳首位产业的核心承载区,也将获得省、市更多的关注。
 
  2011年4月8日,中央领导视察太和开发区。中央领导在讲话中说,太和县已经成为全国书画及民间艺术之乡,20万农商大军造就了医药、发制品等10个专业市场,其中华源医药物流园的华药会是国内最大的医药交易会展之一,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太和县也因此成为全国著名的医药集散中心之一。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只要立足自身优势科学谋划,安徽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业及文化旅游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朝阳产业,也是国家及安徽省新型战略产业,发展前景不可估量。2011年3月,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来到太和调研时曾指出,生物制药产业是低碳、环保的产业,不仅对太和、对安徽省来说都是战略新兴产业。
 
  2011年末,安徽省各市相继确定了首位产业,阜阳市则将医药产业确定为全市的首位产业。上行下效,占据阜阳市医药产业规模70%以上的太和县,顺理成章地将生物医药推上了全县首位主导产业的位置,太和经济开发区一举成为阜阳首位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和主战场。
 
  截止2012年,仅太和经济开发区就集聚了各类医药企业40多家,其中产值亿元级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培育中的高新技术企业15家;规模以上医药类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2亿元,税收2亿元。
 
  在产业规模取得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产业基地建设的步伐也丝毫没有落下。“省级太和县生物医药生产力促进中心”、“安徽省新型工业化(生物医药)示范基地”、“安徽省太和生物医药和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多项桂冠也于2012年前后陆续落户太和经济开发区。
 
  于2006年整合成立的县办省级太和经济开发区,用6年的时间将一个县域主导产业上升到省级产业基地的层面,创造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太和式崛起”奇迹。
 
  提及太和医药就不得不提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太和医药的一份子,它的销售业绩连续10年在全国医药商业企业中单体排名第一,2013年销售额高达150.6亿元,其成功地销售模式被业界称为“太和模式”。如今的华源医药已然是太和医药产业的源头之水,是太和医药产业成功崛起的坚强后盾。
 
  华源医药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军,是他带领着华源医药人力挽狂澜于不倒,风雨兼程,涅槃重生。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太和县医药公司,成立于1953年。太和医药人凭借敢拼敢闯的精神,抓住市场的间隙,抢占了二级市场,打出了太和医药的一片天地。然而好景不长,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后续经营不善,太和医药公司一度负债数千万元,濒临破产倒闭。就在公司危机时刻,1991年,王军临危受命,走马上任了。“可以说王军董事长给予了华源新生,这二十多年来华源能不断扩张,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企业才走上了一条以整顿求生存、以规范促发展的逆转之路。”华源医药副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李明说。
 
  公司花了三年时间扭转了资不抵债的局面,1994年起,华源开始盈利,步入正轨。然而好事多磨,1999年,华源再次站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王军介绍道:“因为太和医药市场存在众多散户联合经营的现象,市场量大且监管难。国家对此进行大检查,甚至要求取缔太和医药市场。”最后太和医药市场领到了停业整顿三个月的“罚单”。整顿期间,王军认识到要想使公司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高标准要求自己,于是在他的号召下,公司从软硬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整改,最终达到国家药监局重新开业的要求。2003年,与中国华源集团强强联合,成立了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从此步入了一条高速发展的坦途。
 
  面对如此骄人的成绩,王军坦言:“我们华源企业始终坚持‘用心做事,诚可感天’的核心理念。对外讲究诚信,对内讲究员工忠诚度”。作为企业高层,王军强调以身作则并放手让员工做事,成功培养了一个忠诚的团队。
 
  在王军二十多年的带领下,华源医药取得了让人惊叹的成绩,从2003年34亿元销售额到2013年年销售额突破了150亿,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8个子公司、拥有1万多名职工,使之成为全国医药销售行情的“晴雨表”,也得到了国家药监局的认可。
 
  “我们也给自己定了目标,那就是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全国性销售网络的布局,打下太和医药产业梦想的半壁江山”王军说道。
 
  作为我国著名的中药产区和全国最大的西药购销集散中心,太和县将制药产业作为太和经济开发区实施工业化战略首先发展的产业,中国医药和健康产业之都的定位被明确。
 
  明确主导产业后,太和经济开发区一直大力实施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努力将医药产业打造成开发区的龙头产业。
 
  “开发区第一家入园的企业就是医药企业。”太和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赵伟说,“截止2012年,我们开发区共集聚了悦康集团安徽生物制药、贝克药业、华源仁济药业、一帆药业、哈博药业、海神寿春药业等40多家医药企业,连国内制药业龙头广药集团也正在谋划进入太和。”
 
  依托太和医药商业优势,以太和经济开发区为平台,招引全国著名的医药大企业、大集团在太和建设医药加工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做响“太和医药”品牌。引导企业向一、二类药方向发展,建设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生产线。以悦康药业、贝克药业、华源药业、联谊药业、德信佳生物科技等为龙头,全面提高医药加工业水平,延伸医药产业链,把太和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医药加工制造基地。
 
  2011年,包括太和在内的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2年开始,皖北地区“三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正加紧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特别是已经确定的中原经济区“三挂钩”政策,为破解地方政府建设用地难题指出了路径。
 
  随着国家、省、市区域政策相继叠加,太和获得了基建配套、招商引资、科研创新等各个方面系列优惠政策的多重照顾。同时,太和作为阜阳首位产业的核心承载区,也将获得省、市政府更多的关注。未来,太和县在政策倾斜和自身努力下,必将实现加速崛起。
 
  记者走访中国百强制药企业——悦康集团安徽天然制药有限公司时了解到,悦康集团投资15亿元正在兴建两家新的子公司,其中年产2000吨头孢类原料药项目7—ACA,采用国际最新的生物方法生产,且产能居全球第一,建成后将直接推动太和成为国际头孢类药品专业生产基地。
 
  不难看出,太和县医药产业经过数年发展,已经初步实现了依商兴工、工商并举的重要转型,形成了医药生产、研发和医药物流协同发展的相对健全的医药产业体系。一个以药品生产为核心,以药品销售为龙头,以医药包材、制药装备为补充的产业链条逐步形成,辅之以太和全国医药物流集散中心的区位优势,太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雏形已备。
 
  围绕打造“全国闻名、特色鲜明的医药之都”的综合发展目标,太和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在“十二五”末即2015年,努力实现全县医药工业产值500亿元、医药商业销售额500亿元的“双500亿”奋斗目标,同时力争跨入国家级生物医药和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行列。
 
  “紧盯政策争上大品种、快速跟进高水平仿制、突出制剂巩固原料药、发展中药推进再开发、依托劳力培育新优势、立足创新高端化发展”,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现状,太和医药人似乎已经给出了一套思路清晰、措施精准的应对方案。

责任编辑 : 徽风皖韵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文为本站原创编撰,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分享至:
推荐 收藏